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工作 部门工作
烙笔生辉冬日暖情系非遗源流长 ——上海市中小学艺术(美术)双新推进研习活动(青浦专场)
作者: 佳信学校 发布时间: 2024-11-09 10:06:25

烙笔生辉冬日暖情系非遗源流长

上海市中小学艺术(美术)双新推进研习活动(青浦专场)


 在“双新”背景下,为推进上海市中小学艺术(美术)研习活动,探寻多种艺术形式的协作互补,全方位孕育学科核心素养,2024年11月7日上午,由正高级教师、青浦区中小学美术教研员张梅凤老师组织的“非遗研习·名优聚合·专家引领——上海市中小学艺术(美术)双新研习活动”在上海市佳信学校(中学部)开展。


名优聚合

活动当天,可谓“星光熠熠”。作为主办方的上海市美术教育教学研究基地的专家,义务教育中小学艺术(美术)教材主编、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潘耀昌、教材副总主编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原油画系主任章德明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王文杰、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部成员、上海市佳信学校校长顾元其及青浦区名优骨干教师们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首先,由来自青浦区的顾毓弘种子团队和姚玉佩种子团队进行结项汇报。

顾毓弘老师的汇报主题为:以“文创产品”设计制作项目式学习为载体,提升小学生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实践与研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以终为始”,“以文载创”,把书本化、文本化和理想化的课程进行生活化、现实化和情境化的处理,高度承载了美术学科课程目标,给予学生适度的挑战,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展现无穷创意,使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得到较大提升。

姚玉佩老师汇报主题为:新课标导向下“匠心传习——民间艺术”专题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该项目在探索实践中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提升审美素养,激发传承和发展中国民间艺术的热情,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去感染和带动学生热爱并且传承民间美术,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的传承与运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非遗研习

接下来,上海市佳新学校校长顾元其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顾校长首先对与会专家及成员表示热烈的欢迎与感谢。随后,介绍了佳信学校多年来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建设、特色课程的开发与落实、积极探索特色传统文化课程的育人价值中所付出的努力。最后,强调了本次主题活动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了美好祝愿。

顾校长致词之后,上海市非遗——烙画项目传承人、上海市佳信学校骨干美术教师夏富奎老师,进行了主题为“丝绢烙画——技艺要领和操作方法”的讲座。夏老师将自己多年深耕丝绢烙画的经验与技艺无私分享给大家,他先简要介绍了丝绢烙画的内涵与形式,接下来分别从起稿、烙色、落款及装裱四个环节,向与会教师们进行详细讲解。

在明确操作要点后,专家和老师们一起走进烙画工作室进行实践体验。在夏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各位老师们尝试运用勾、勒、点、染、擦等手法,逐步烙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低眉垂首间,烙笔游走,曲线渐现,色彩跃然。在温度与丝绢的碰撞中,在袅袅青烟的麦香中,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呈现,赋予绢面以新生。虽是烙画初体验,却给大家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同时,也拓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新路径。



专家引领

烙烫实践活动结束后,来自上海大学的两位教授为本次活动做总结陈词。

美术教材副总主编,上海大学教授章德民老师首先发表讲话。章教授认为,上海市佳信学校对本土非遗烙画项目的教学和研究极具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为大学研究提供了极高的参考价值。

上海大学国画系教授王文杰老师则认为,上海市佳信学校以葫芦载体,非遗烙画为艺术表现形式,在一颗葫芦种子到一件艺术品的过程中,达成育人目标。实现了生活美、创造美,实现了美美与共的育人价值。

活动最后,老师们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大家踊跃发表自己对于本次活动的感受,彼此分享愉悦与感悟。王文杰教授还将自己有感而发创作的《双鱼》烙画赠与了佳信学校。

活动在一片轻松欢畅的氛围中完美收官。一点一划有情,一语一言入心。时至立冬,烙笔却温,心亦火热。愿大家带着这份热情,在美育之路上毅然前行。




撰稿:陈亮

编辑:校中卿

审核:陈苗

-END-


分享到:
收藏 保存 打印 关闭
相关信息